欧行漫记
戴小华

一、小城乌尔姆

由于不处在国内各旅行社欧洲游的常规线路中,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与巴登符腾堡两州交界处的乌尔姆城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是陌生的。

笔者最近有机会到该城小住一段时间,却为这不甚知名的南德小城的迷人风情和宜居氛围所深深感染。

乌市由乌尔姆和新乌尔姆两部分组成。正像这个组成一样,乌尔姆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完美结合。

小城虽然不大,但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承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首屈一指的当属始建于1377,完工于1890年的基督教明斯特大教堂。教堂高160余米,768级台阶,为当今世界最高的塔楼式教堂。由于多年的精心维护修缮,教堂至今功能完善,即可传经布教,又可登高远眺,每年吸引60余万世界各国游客来此怀古览今。

此外,还有始建于1359年的老市政厅,古色古香的建筑外墙上绘满了各种历史题材的壁画,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风风雨雨。徜徉于清幽古朴的小城街道,这里一拐,会看到花木掩映中,潺潺流水从脚边滑过;那边一瞥,又能见到与比萨斜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座房屋斜倚在水边。上前一问,该房始建于1500年,因地质原因而地基倾斜,但房屋功能丝毫不受影响。1997年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现为世界上斜度最大的房屋。不经意间一抬头,也许就能看到铭刻着“始建于1412年”字样的古老民居和从16世纪流传至今的院落大门,使人油然而生卧虎藏龙之叹。 

与古老沧桑相依而伴的是小城时尚现代又温情脉脉的生活方式。这里环境优雅,多瑙河静静地依城流过,两岸森林葱茏翠绿,空中雁鸟翱翔,水中群鸭嬉戏,天空碧蓝纯净,这一切得益于当地居民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措施。在乌尔姆,钓鱼都要考牌照。你得熟练掌握什么时候能钓什么鱼,什么鱼可自用,什么鱼需放生等等知识技能,才有资格钓鱼。

小城有十分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如交通管理,火车、城铁、地铁列车准时到站发车自不待言,就是公交电汽车也有精确到分的运行时刻表。每个公交车站都有一电子显示屏,通过本站的各次车辆还差几分进站一目了然,而各线路公交车也确实几乎分秒不差地进站。整个城市几十条公交线路的电汽车能如此精确地运行,不能不让人由衷佩服。

小城的居民十分友善。漫步城中,与或匆忙或悠闲的当地居民擦肩而过,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对你抱以友善的微笑,或颔首致意,或点头招呼,让远方来客倍感温馨。一次,笔者去市区一家游泳馆游泳。在入馆处,全部德文标注的自动售票机让我不知所措。一位在泳馆工作的大姐过来帮忙。可她不懂英语,我不谙德文,交流沟通又成了问题。大姐自有大姐的办法。只见她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又是比划又是演示,硬是一步一步教会了我怎样买票,怎样使用换衣间、存衣柜,怎样进入泳池等等。笔者换好泳衣准备入池时,大姐还在入口处等我,见我确实一切OK才放心离去。素不相识却如此体贴周到,小城居民的职业素质和待人接物的热情可见一斑。

小城的一天从明斯特大教堂的晨钟飘过全城开始,在多瑙河暮霭的呢喃声中结束。日复一日,随着时间在安详静谧的生活中流逝,乌尔姆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厚重的过去和充满生机的现在;也展示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与希望。

二、博登湖感怀

位于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交界处的博登湖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和饮用水源库。54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蕴藏着480亿立方米的丰富水量。

博登湖是中欧诸国居民的旅游度假胜地。沿湖星罗棋佈地分布着众多风景如画的村庄和历史悠久的城镇。这里山峰环绕、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四季都可为游人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

5月末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笔者与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心仪已久的博登湖区。泛舟湖上,面对一望无垠的涛涛湖水、点点银帆、蓝天白云及岸边的红瓦绿荫,心中不由自主浮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隅,銜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如此等等,顿如泉涌。

的确,博登湖与范老夫子登岳阳楼所面对的洞庭湖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样的辽阔浩瀚、波光粼粼;同样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能不让人睹物思国,千里遥想。但出于欧洲人强烈的环保理念,也出于保护这一方理想的饮用水源的实际需求,当地沿湖三国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而又周密的环保措施,在充分发挥博登湖旅游功能的同时,卓有成效地维护了湖水的实用功能。

我们的游船在湖上行进了两个多小时,或湛蓝或碧绿的湖水始终清澈如洗。尽管游人如织,游船如梭,但偌大的湖面上没有见到过一片空瓶废罐、烟头纸屑等人为丢弃物。游客们在船上尽可开怀畅饮,但吃喝后的垃圾必须放到指定回收处,甚至烟头也要小心翼翼地捡起,绝不能随手丢到湖中。同船的游客告诉笔者,由于多年坚持,这样严格的环保措施目前已深入人心,成为各国游客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而环保带来的景观洁净与高品质实用水源并存的双重效果又反过来促使人们更加用心地呵护这一方天赐碧水。

也许是由于博登湖尚未列入中国赴欧旅游的常规线路,湖上罕见中国游客身影,满眼尽是金发碧眼的欧美人士。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坐在笔者身旁。攀谈起来,得知他们来自德国与奥地利交界的一个小镇。他们知道中国是遥远东方的一个大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夫妇俩还没有去过中国,但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机会一睹东方古国的神韵,为此正在积极做各方面的准备。“May you luck, well come to China”,我简要地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发展近况并真诚地祝福他们好梦成真。

湖边的普凡得尔峰是莱尔河谷与阿尔卑斯山的交汇处,位于奥地利境内。登临山顶,近处博登湖的万顷碧波,远处阿尔卑斯山脉的皑皑白雪、层层翠绿近收眼底。凭海临风,心旷神怡,其喜洋洋则已。

三、夜行阿尔卑斯山

当落日余晖铺满萨尔斯堡雄伟的堡身时,笔者一行结束莫扎特故乡的愉快行程,踏上归途。

本以为旅店就在萨市郊区,很快就可以卸下行装,舒缓一天行程的疲惫。没想到导游说旅行社为我们预定的酒店离市区还有40多公里,他也没去过,只能借助卫星导航摸索前往。

在GPS的指引下,我们的车子左行右拐,不知不觉驶入阿尔卑斯山区。也许是因为刚刚下过一场春雨,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绿色植被格外丰富茂盛,越往前走,山区就越为我们变幻出各种俏丽迷人的景色。

先是海拔较低的地区。这里浅草低垂、牛羊悠闲,湛蓝的苍穹在金色晚霞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纯净、悠远。

而后逐渐进入海拔较高的山区深处。蜿蜒的山路一碧如洗,高大的阔叶林木挂满露珠,青翠得颗颗欲滴。

林霭深处,团团浓雾(应为雨后生成的水蒸气)渐次升起,或大团大团地徘徊在山腰林端;或淡淡飘散,轻轻柔柔地依偎在客舍游人身旁。寂静的山谷中,唯有悠悠山风、潺潺溪水、啾啾虫鸣与朗朗翠野,一种羽化登仙、皈依自然的空灵与顿悟充斥寰宇。

此时,天色越来越暗,公路上的汽车开始打开大灯。但置身如此美景之中,大家一天的疲惫顿消,纷纷要求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停车拍照。一时间,欢快的咔嚓声在空山幽谷中此起彼伏。车子再开动时,车内已是妙语连珠,欢声笑语一片。

当我们摸索着找到预定的酒店时,已经下班的酒店员工热情地为我们办理了入住。得知我们来自遥远的中国,酒店还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开水,让奔波了十几个小时的一群东方来客倍感温暖。

不经意间完成的一次阿尔卑斯山区夜行,留给我们的却是绵绵无尽的美好感受、温馨回味与无尽遐思。

[ 关闭窗口 ]